北區總公司
中區營運處
企業資安漏洞頻傳,近年各大電商、網拍平台都出現資安問題,造成詐騙集團猖獗。
根據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年初統計,去年高風險賣場的排行榜前五名,以「博客來網路書店」居冠,之後依序為「旋轉拍賣」、「蝦皮拍賣」、「誠品書局」及「迪卡儂」。
詐騙手法前 三名則分別為「假網路拍賣」、「假投資」與「解除分期付款」。
數位部3月13日表示,針對買家個資可能外洩的高風險網路零售業者,已經處分限期改正,要求業者改善資安及個資保護措施,未改正將會予以裁罰。
此外為了提升網路零售業等相關資安防護力,也將對相關業者進行資安健檢,輔導改善資安系統,並媒合資安業者進行資安測試,用以檢視業者的系統是否有資安漏洞。
momo富邦媒3月10日公告2月單月合併營收約79.0億元,創歷史同期新高,年增13%。
網路購物營運成長動能,受惠年後瘦身商機,保健食品、健身器材等買氣熱絡。
開學季的到來,機車、筆電、文具等消費需求顯著提升。
疫情解封持續發酵,國人旅遊熱潮續旺,旅遊住宿行程、行李箱等均創出銷售好成績。
在口罩禁令的放寬下,美妝商品銷售也有不錯的表現。
疫情期間各國展會活動停滯取消,許多台灣廠商利用網路電商從事跨境銷售交易,產生新的生存模式。
知名電商平台也看到此一趨勢,紛紛爭取台灣廠商成為旗下店家,包括全球最大電商平台亞馬遜、中國大陸最大電商平台阿里巴巴,2023年均積極向台灣業者招手。
亞馬遜認為,台灣業者長期為歐美品牌代工,擁有良好的製作經驗和品質,透過網路開店可以自創品牌。因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輔導台灣廠商利用既有優勢,在網路上自創品牌。
阿里巴巴認為,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優勢在於擁有海量、客觀且專業的數據,可以媒合海外賣家。
對台灣廠商而言,站在這些電商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省下更多時間與精力,還可以利用不同國際平台的優勢,減少市場調查、前期投資等心力,以最少的成本進入國際市場。
近期企業個資外洩事件頻傳,微風集團也中招。
數位部長唐鳳2月23日對此表示,除個資法將提出修法,提高裁罰上限外,也會重新檢視資安法納管範圍,很快就可配合個資法修法提出相應的配套措施。
唐鳳說,不只事後通報跟調查,事前更要運用很多興新技術,包含零信任、隱私強化隱碼技術等,
把原對攻擊者有利、易攻難守的戰場,翻轉成隊防守者有利、易守難攻情況,每次事件發生會更加精進聯防機制。
期待政府盡快完成應對措施,避免個資外洩的情況再度發生。
隨著電商產業蓬勃發展,隨之而來的包裝廢棄物也大量產生。
環保署2/16公布「網際網路購物包裝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」草案,禁止使用含PVC的包材,且需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料;
大型電商業者需符合包材減重率、循環包材使用率等規定,個人賣家則暫不納管,預計七月正式上路。
美國科技業的裁員潮持續擴散,繼Zoom宣布將裁員約15%(約1300人)後,eBay也在盤後宣布裁員4%(約500人)。
由於通膨高漲和利率攀升導致需求下滑,高盛集團、谷歌母公司Alphabet、電商巨頭亞馬遜等眾多美國公司今年以來已經裁掉數萬人。
根據Layoffs.fyi網站統計,今年截至目前為止,美國已有312家科技公司裁員,共裁掉逾9.7萬人。
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最新預估指出,2023年台灣整體線上購物滲透率將達到18%,比2022年再增加1個百分點,
以2022年第三季台灣整體零售銷售額年增12.4%,其中百貨/超市/便利商店年增15.5%、線上年增僅5.4%來看,疫後消費回到實體通路,擠壓線上通路業績成長動能,
然疫情期間形成的線上購物習慣,仍引領台灣整體線上購物滲透率成長1個百分點。
以2023年主要國家電商滲透率預估來看,韓國預估從2022年的45%增加至48%,中國由31%提升至33%,印尼由30%擴增至32%,新加坡由18%提高至19%,
日本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印度分別小幅增加1個百分點至15%、12%、14%、8%,香港及越南持平分別為14%、7%。
蝦皮購物1月12日公布2022年度電商消費趨勢,直播及熟齡購物最值得關注。
2022年蝦皮購物共推出近80萬場直播,疫情期間民眾待在家看直播的時間增加,2022年平均每日觀看人次年增3倍。
直播受眾以女性為大宗,以35~49歲女性為主。另外兩大直播受眾的潛力族群,分別是18歲以下青少年及55~70歲男性。
後疫情時代同時迎來通膨與經濟不穩定的狀況,民眾的消費決策越趨謹慎,消費型態逐漸轉變為「線上比價、實體購買」的雙向整合模式。